曾在一间静谧的小书店中见到一本游记,名曰《在巴黎只住一夜》,困惑中翻阅,发现作者想说的是“在巴黎只住一夜是不够的┄┄”。忽然悟到,这话其实十分传神也足够精妙,大约到过巴黎的人都会有这种遐想。
和柏林的命运不同,巴黎在二次大战中免遭战火涂炭,雍容典雅的古都风貌得以保存。对这座名城,不同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描述,长居于此的人们和匆匆过客的感悟也会千差万别,但在这里时时感受到的历史和文化气息的浓重是必须要尊重的。这种感受来自那些触目可及的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和桥梁,来自赏心悦目的林荫大道、街心花园和路边的雕塑,来自卢浮宫美奂美轮的典藏,来自蒙马特艺术家村的惊艳,也来自那些曾在这里留下印记的人们。

- 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
盘桓在旺多姆广场,不为观赏里兹饭店门前的风情,只是要体会巴尔扎克的豪气,他曾仰望广场中央旺多姆柱上的拿破仑雕像留言:“你的武力所及,我将用笔达到”,那是一种命运的敲击。圣母院游客如云,几乎无法驻足,穿过后花园走到塞纳河上的石桥上回望,才领会到这座哥特式建筑的神韵,蓝天白云之下高耸的钟楼凝重而肃穆,曲线美妙的斜撑轻灵欲飞,哪里有雨果笔下的诡异。
漫步在小街上,忽然解开了一个存于心底的疑问。记得多年前看《巴黎公社史》和《九三年》时,曾对暴民们动辄构筑街垒的情节不解,疑惑于那街垒是如何搭建,要知道那时已是热兵器时代,能够抵挡子弹的不可能是简单的路障。望着方石铺就的路面,恍然明白了就地取材之道,德拉克罗瓦的《自由女神引导人民》画面中跨越的也是这样的障碍。
法兰西人为保护古都风貌所做的努力是值得敬佩的。拉德芳斯新区远离旧城,一片摩天大楼为这座浪漫之都增添了不少时代气息,但当地人仍认为这改变了巴黎的天际线,实乃无奈之举。走访路易中学时,看到室内各项设施齐备,并不宽大的庭院也改造成塑胶运动场,但学校所有建筑的外观仍保持着古朴的原貌,校长说,那是不能改变的。走在绿荫掩映、繁花似锦的街道上,见到路边有一台貌似消防云梯的小型车辆,上端搭在五层楼的阳台,正缓慢上移着固定在滑动轨道上的衣柜,有人介绍道,老楼的内部结构是不允许改动的,楼梯狭窄,人们搬家只能采用这种方式,由此产生了这个行业。
茂盛的树木、平展的草坪和绚丽的花坛随处可见,这座城市充满着园林风情。令人不解的是,香榭丽舍大道上一排排高大而苍翠欲滴的梧桐被修剪的平整如墙,凡尔赛宫后花园的林荫道亦做了同样的处理,据说历史上某位君主因喜好英式园林而开此先河,不知一向崇尚自然之美的法兰西人为何仍保留了这种品味。
埃菲尔铁塔是五湖四海的游客必到之处,汇聚于此的人们衣着鲜亮,语言各异,一身迷彩头顶贝雷帽的共和国卫队士兵脚踏军靴、挎着自动步枪逡巡于人流之中,倒也生动多彩。铁塔脚下,有一处不小的池塘,池水青青,禽鸟在水面悠然游曳,与熙攘的人群和宏大的铁塔形成鲜明的对照,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。
巍峨的圣心大教堂前游人如织,宽大的石阶上一男子旁若无人弹奏着竖琴。空灵的琴声响起,喧闹的人群安静下来。
巴黎的浪漫就存在于这林林总总之中吧。